非洲白背兀鷲,鷹形目鷹科兀鷲屬。又叫做非洲兀鷲。
非洲兀鷲頭是黑色的,體羽通常是奶油色,黃褐色或者深褐色,背部后腰以及臀部是白色的,尾巴是黑褐色,具有白色的羽緣。
非洲兀鷲棲息于稀樹草原等開放的地區,通常在找到食物時會聚集數十甚至數百只的大群,經常在不到10分鐘的時候就將尋覓找到動物尸體清潔干凈,每一只每餐最多可以吃1公斤的肉。
非洲白背兀鷲列入了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II,在我國的等同于二級保護動物。
非洲兀鷲形態特征與生活習性:
非洲兀鷲(學名:Gyps africanus):體長94厘米,翼展218-220厘米,體重4150-7200克。是非洲最常見的體型中等的兀鷲。眼睛黑色,黑色的鳥喙有點鉤。黑頭,頂冠蒼白,頭部和脖子裸露出黑色的皮膚,體羽通常是奶油色、黃褐色至深褐色,背部、后腰及臀部白色,尾巴黑褐色,具白色羽緣;臀部有白色羽毛和流蘇羽。虹膜呈黑褐色,腿部黑色。 頸部兩側底部出現兩個小的裸露部位。
棲息于草原、稀樹草原、沼澤和稀疏林地等森林覆蓋率低的開放地區。也生活在溪流邊緣和荊棘叢生的灌木林中。會成對和形成5-20對松散的集群活動。通常在找到食物時會聚集數十甚至數百只的大群,經常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就將覓到的動物尸體清潔干凈。每只每餐最多可吃1千克肉。分布范圍從毛里塔尼亞始,東到埃塞俄比亞,南到東非和南非。
非洲兀鷲體長94厘米,翼展218-220厘米,體重4150-7200克。是非洲最常見的體型中等的兀鷲。有黑色的眼睛,強大的黑色的鳥喙有點鉤。頂冠蒼白和黑頭形成對比,頭部和脖子裸露出黑色的皮膚,體羽通常是奶油色、黃褐色至深褐色,背部、后腰及臀部白色,尾巴黑褐色,具白色羽緣;臀部有白色羽毛和流蘇羽。非洲兀鷲的羽毛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蒼白,頭部和頸部的黑色裸露皮膚或多或少被白色覆蓋,與草莓色非常相似。 虹膜呈黑褐色,腿部黑色。 頸部兩側底部出現兩個小的裸露部位。
亞成鳥的羽毛更黑,有明顯的更深的棕色羽毛和更多的帶有白色條紋的棕色凸緣。臀部也是棕色。頭部裸露的皮膚呈綠黑色,并且除了在臉上以外更多地是白色。